There is no item in your cart
【提要】過去由於傳播科技的限制,企業向消費者進行的溝通是單向的,網路經濟時代的互動性把消費者及商業更有效連結起來,行銷已經從單向變為互動,消費者及企業在同一個平臺上互相影響對方,因而進化到博客行銷雙向道。
城市生活,”快速到達馬路對面”一直是上班族早上必修的”短期目標”。 穿過馬路一定不是行人的目標,他一定是為了趕時間上班掙錢,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我才是路人沖過馬路的戰略目標。 但是戰略目標的實現,必須依靠短期目標一個個的儘快實現。 戰略目標一旦迷失,戰術目標即使能够實現,也是短時間的行為。 稍有不慎,可能就會被飛速行駛的車撞上,無法實現終極目標。
單行道、雙向道、地下通道等等馬路規則制約著我們每天的目標實現。 一個企業戰略目標以及短期的戰術目標一定要讓目標實現者清晰知道。 如果規則製定下的路人,目標執行者不清晰自己的目標,那他就希望迅速沖過去而不聽規則的勸阻,成為規則上的路人。 這也就是為什麼企業的領導者實際上是企業佈道者的道理。 這不就是企業戰略目標與短期的企業戰術目標組合問題嗎。
一、行銷單向道
根據美國市埸學會(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的定義:行銷是一種企業任務,它包含以下過程:創作價值→向客戶傳播及闡明該價值→以該價值觀經營客戶關係,最終為企業及公司股東帶來利益。 在網路廣告仍未出現的時候,傳統的廣告:報紙、雜誌、電視、電臺、戶外等,廣告主向消費者進行的溝通是單向的,我們稱之為”行銷的單向道”。
二、博客行銷雙向道
傳統行銷時代,由於傳播科技的限制,幾乎大部份的行銷管道都是單向的,例如平面廣告、戶外廣告、電臺及電視廣告,目標觀眾只能接受訊息,無法和接收資訊的平臺上與廣告主及其它接收信息的人作互動。
從十多年前互聯網開放給民用後,多媒體通訊的設備及軟件越來越普及化,接收及傳播資訊,已經成為大家生活的一部份。 特別是代表著web2.0集大成者的部落格誕生後,互動溝通把消費者及企業更有效連結起來,行銷已經從單向變為互動,消費者及企業在同一個平臺上互相影響對方,因而進化到博客行銷雙向道。
三、博客行銷與企業關係
根據一個由美國Forrester Research進行的調查報告,在多種推廣管道中,大部份消費者較信任其它消費者的意見及推薦。 從這個調查看出,消費者受傳統廣告的影響,已遠遠少於以口相傳(mouth tomouth)的推廣,而今天部落格為消費者提供大量資訊交流的平臺,使從前效率不高的口碑推廣管道變得無遠弗屆。
大量由消費者創造出來的內容,及網友間回應的熱烈程度,使行銷人及廣告主比從前更能掌握消費者的需求及對品牌價值的反應。 如何把行銷資訊配合部落格網路文化,將是企業和廣告主面對的一個極大挑戰,部落格延伸出的行銷雙向道對企業和廣告主而言,孕育而生一些必需要面臨的新課題:
●如何掌握消費者(需求及對品牌價值的反應)?
●如何讓消費者掌握品牌?
●如何與消費者的部落格網路文化融合?
囙此,唯有當企業和廣告主與網友間可以形成暢通無阻的博客行銷雙向道,才可以創造出雙贏的行銷新契機。
選擇這條道路,短期內,你不一定會做對,所以是“模糊的”,但你總是沿著正確的方向在走,所以又是“模糊的正確”。
在相反的方向有一條大路,這就叫“正確的模糊”。
選擇這條道路,短期內,你會走得很好,所以是“正確的”,但你並不知道這條路將把你帶向何方,所以它是“正確的模糊”。
這句話的原文是“寧要模糊的正確,不要精確的錯誤”(would rather be vaguely right than precisely wrong.),是巴菲特1986年致股東們的信中的一句話,但這屬於標準的“正確的廢話”,相當於“寧願吃飯,也不吃屎”——既然你都說它是“錯誤”了,那當然就“不要”。
事實上,不管是投資,還是職場,我們並不是在“正確”和“錯誤”之間選擇,而是身處一片模糊中,在“當下的正確”和“長久的正確”之間選擇。
理論很好理解,但現實卻很遺憾,大部分人都會選擇“正確的模糊”——也就是身邊能看得清卻不知道通向何方的路。
務實的陷阱
我剛剛進入廣告圈時遇到的一比特老闆,屬於那種商業嗅覺靈敏、執行力又强的人,早年在報社當記者,後來廣告業發展起來後,下海開了一家廣告公司。
廣告公司經營了幾年後,他開始注意到互聯網,公司業務開始涉足搜尋引擎優化,當時用百度的人剛剛超過Google,所以起步很順,然後又順勢做“流量聯盟”賺的錢,剛好填補廣告公司的虧空。
之後“流量變現”變成下三路的生意,他又把流量導入社區,社區做起來後,想著電商變現,又開始進入電商,之後又引入O2O、知識經濟等等……,互聯網的風口,他至少趕上了一半,而且都不算晚。
但跟同期進入互聯網創業的人相比,他既沒有大起,也沒有大落,生意規模一直都差不多。
分析原因,我一直認為他是一個很務實的人,選擇的所有生意都是有現金流的,不會把自己做死,也不會亂燒投資人的錢,堪稱“海派互聯網人”的縮影。
在寫這篇主題時,他的經歷忽然從我的記憶中跳了出來,我意識到,他的問題恐怕正是出在“務實”這兩個字上。